各学院、各校区:
爱校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途径。爱校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还可以增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生活意识,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力求成才的决心与信念。
随着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工具及BBS成为学生了解及传播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手机上网功能及拍、摄像功能的应用使得校园中的各类信息迅速在网上传播。新型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存在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关注度高、不可控因素多、负面信息放大化等特点。
个别学生由于对学校政策、规章制度、突发事件等不了解或个人的不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在网上传播相应的负面消息,给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本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加强学生爱校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希望各学院及工业中心按照通知精神开展相关工作。
一、加强学生爱校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树立校荣我荣,校兴我兴的意识。
1、各学院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校意识教育,讲解校史校情、参观校史馆、学习杰出校友事迹等内容,开展学生的爱校教育。
2、将爱校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每一个学生树立爱校意识,关心学校发展,将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做到不在网络、媒体上宣传和渲染可能影响到学校声誉的人和事,在各类场合下维护母校的荣誉。
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网络行为,排查网络中的活跃学生。
1、重点排查各类社交网站的活跃分子(尤其是贴吧、论坛版主及微博、微信上的活跃分子),并且建立档案,制定学院主管领导及辅导员的定期约谈相关制度,各学院6月20日前将排查情况报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联系人:郭克,86173033。
2、重点做好网络行为活跃学生的教育引导,发挥此类学生的积极作用,在网络上宣传学校的正面信息、宣传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3、引导学生及时与影响学校声誉和形象的网络言论进行正面回应,并且努力删除相关内容,消除影响。
三、规范学生个人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及途径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1、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规范网络行为,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在网络上发表各类涉及政治言论、色情等敏感或违法信息。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关注度高、不可控因素多、负面信息放大化等特点,正确评估各类信息可能对学校及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损失,积极维护学校良好的声誉。
3、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涉及到个人和集体的事务及诉求,畅通渠道,通过合理、正当的途径反映,寻求各级组织帮助,按照正常程序解决。
四、处理学生事务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防止各类负面信息在网上的传播和发酵。
1、全校教职员工在处理学生事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工作方式方法,给学生做好政策与规章制度的解释工作,同时积极协助学生处理各类事务,防止因工作方法单一粗暴、不了解政策等原因造成学生与学校对立,而将相关信息上网传播。
2、对于学生个人及群体的合理要求,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寻求帮助解决;对于不合理需求,给学生讲清楚政策及原因,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学生讲清楚原因,同时寻求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3、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合情、合理、合法,不激化矛盾;同时注意,如果有围观学生拍摄视频及照片,要及时加以制止,并且引导学生及时删除;如果无法制止,首先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与涉事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进行后续处置。
希望各学院将学生爱校教育,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使此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切实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学生工作部(处)
2013年6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