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又一次吹响了凝聚中国民心的集结号。连日来,举国上下,情援蜀道,心系灾区。
天灾检验着政府的责任和能力,也考验着国民的理智和真情。面对灾情,党中央第一时间发出抗震救灾动员令,温家宝总理立即飞赴灾区现场指导救援,全社会方方面面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起尽可能多的资源,同心协力赈灾救难。这种及时而巨大的社会应急能力,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长足进步的集中体现。
面对灾情,我们心手相连。校园里,许多师生彻夜难眠。我们无法像子弟兵一样舍生忘死,深入灾区去抢险救难;也不能像医疗队一样临危不惧,奔赴现场去救死扶伤;但我们同样愿意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因为,我们血浓于水,我们有爱。
面对灾情,我们守望相助。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有许多事情可做。献血、捐款、呼吁、声援,是一种相助;不传谣、不添乱,加强安全保卫、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相助。其实,灾难是最现实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因势利导,给青少年补上防灾知识、提高自救能力,进而让他们更深地认识自然、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利用正在发生着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例,让学生们感悟人间的真情、社会的文明;我们更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学会如何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祖国。
许多城市都有来自四川的打工者,许多学校也有来自灾区的贫困生,我们的帮助就可以从身边开始。帮助他们了解灾区的信息,排摸他们家庭受灾的情况,疏导他们焦虑不安的心理,稳定他们学习、工作的情绪,一句话,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师生都自觉地投身到这次爱心行动中来,献一份真情,受一次洗礼。
天灾纵无情,国难能兴邦。尽管汶川的这场地震,正在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不幸,但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风风雨雨磨难和考验的中国人民,包括正在接受新时代洗礼的年轻一代,一定会走过风雨、走过坎坷,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