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sc.xatu.edu.cn
首页 学工简介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建设常用下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正文
 

心中装着学生让平凡人伟大——献给汶川大地震中舍生忘死恪尽职守的人民教师
2008-06-23 10:06   审核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壳中积蓄千年的力量突然迸发。那一刻,日月无光,山崩地裂,房屋倾覆,数万同胞的生命戛然而止,中华民族再次经受严峻考验!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有一个群体英勇非凡——他们以血肉之躯承受千钧横梁,保护孩子们花朵般的生命;他们顾不上废墟下的至爱亲人,却从死神手中抢救了无数的孩子;他们把最深的伤痛埋藏在心里,以更加坚定的身姿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教育圣火。

  这个群体拥有一个朴素的称谓——人民教师。

  生死关头,师魂绚丽如虹

  【当巨大的混凝土楼板、横梁、墙体,纷落的砖石无情地砸下来时,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姿势:护住学生。】

  这是让人最不忍的一幕:巨大的混凝土楼板、横梁、墙体,纷落的砖石无情地砸向正在上课的师生。我们无法得知那一刻究竟发生了多少悲壮的故事,但有一种不屈的姿势让我们记住了他们:

  ——吴忠红,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当搜救人员从教学楼的废墟中找到他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

  ——谭千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护着的学生却安然无恙。

  ——汤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老师,两只胳膊下各夹着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她的身体早已冰冷,但被她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杜正香,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老师,趴在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的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依然存活的学生。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向倩,什邡市前底镇龙居中心小学老师,遗体被发现时,几乎断为三截,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3个已经随她而去的孩子。

  ……

  灾难降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写出英雄们的名字,但他们定格的身姿却永远刻在我们心中。

  灾难中,他们是英雄。那一瞬间,他们被定格为大写的人、崇高的人。但是在平时,他们都是些极为普通的老师,都是些非常平凡的人。他们同样在为人生的理想抑或梦想倾注热情,同样在为自己的职业角色和岗位尽心尽责,同样在为他们所爱的人默默操劳,同样还会为一些不顺心的事儿发几句牢骚。

  循着那些让人落泪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富有生命质感的人——

  在亲人们的眼中,吴忠红是一个少言寡语的老实人,对名利看得很淡,对工作和家庭却极富责任心。

  在北川中学,张家春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物理老师。他喜欢和学生打篮球,球技不佳,但从来不服输。

  聚源中学的何智霞是一个多才多艺、很注重服饰的语文老师。地震前,她所在的组还夺得了学校健美操比赛第一名。

  张米亚是一个喜欢“亲切地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又喜欢演讲的数学老师。

  他们对生活有着诸多的期待,有着诸多的牵挂,有着诸多的憧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会本能地选择逃离。

  当时,老师们所处的讲台位置,离生的门槛最近,他们完全有机会逃生。如果说这样的逃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能,那么,在生死瞬间,我们的老师却表现了一种职业本能——救护那些在惊恐中不知所措的孩子们。

  这样的选择正是无愧于教师职业和教师身份的本能选择!

  正是这种本能的驱使,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正在上课的老师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呼喊着相同的话语:“孩子们,快跑,快下楼!”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双手或身体死死扳(顶)住教室的门框,让孩子们撤离;那些牺牲了的英雄教师们,有很多都是重新跑回教室救学生时被埋在废墟中的。

  吴忠红已经带孩子们从四楼撤离到了三楼,当他听到学生的呼救声时,又跑上了楼,最终……

  向倩在不到20秒的时间里让37名孩子撤离,为了拉出最后3个孩子,被坍塌的楼板砸倒……

  张辉兵和蒲斌是在指挥学生逃生时,被水泥横梁压倒的。当救援人员刨开废墟时,看到他们的手还指着教室门的方向。

  那些凝固在废墟中的姿势,记录了老师们在生命尽处的信心——一定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为此,他们拼出全身之力,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支起了一个生命通道。

  这是看似文弱的书生们不曾有过的一种力量!在生死一线间,他们挺身而起,顶天立地,以一种不朽的姿势诠释了生命的平凡与伟大。那一刻,我们看到人性绽放如花,师魂绚丽如虹。

  周昱铭是被张家春老师一掌推出教室的。“我身后的廖三三跌倒了,张老师转身去拉,这时,一块巨大的水泥板当头砸了下来。张老师奋力一推,一股神奇的力量把我们俩推了4米远。张老师却被压在水泥板下面了。”

  “那天,我刚把迟到的孙子送到教室,地震就来了。”严明君老人边哭边说,“杜正香老师把我和孙子推出了教学楼,她再也没有出来。”

  在汶川,在都江堰,在北川,在江油,在青川……太多的老师,太多的事迹,太多的感动。

  老师们啊,你们的血肉之躯怎能挡得住千钧横梁?但是你们义无反顾,为了一分希望,你们尽了百倍的努力!

  这绝非情急之下的冲动之举,而是一种师德的升华。

  ……

  定格的姿势,惊人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一份舍弃,更看到一份担当——他们是大勇者,灾难中奋不顾身;他们是大智者,生死间舍生取义;他们是大爱者,用行动表达了对学生的挚爱,用生命书写了对教育的忠诚。

危难时刻,师爱感天动地

  【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在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里,他们在废墟中近乎疯狂地刨……】

  废墟上粉尘弥漫,大地还在剧烈颤抖。家园破碎了,校园消失了,成群的孩子被压在残垣断壁之下,阵阵哭喊,声声呼救……

  面对这般景象,所有幸存者的内心都是一道汩汩流血的伤口。然而,那一刻,老师们没有惊恐,没有悲伤,没有犹疑,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快救孩子!

  “男老师废墟救人,女老师包扎伤员。”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几近狂吼。1000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下,一秒钟都不容耽误。

  没有救援工具,老师们就用双手刨,用肩扛。纵然是堆积如山的废墟,他们也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条生的通道。废墟下的孩子,此刻一定听到了老师的心声——孩子,别怕!天塌了,有老师为你们撑着!

  汗如雨下,浑身是血迹和尘土,注重师表的他们肯定不愿意这样出现在学生面前。可是,在学生眼中,此刻的老师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勇敢、最可爱、最值得信任的人。有老师在,就有生的希望。

  在绵竹市汉旺镇中心小学,两个楼梯垮了,三、四楼的孩子无法下楼。老师们急中生智,将旗杆伸到教学楼上,把宣传标语的横幅拧成绳索,50多名孩子通过这样的救生绳,顺利逃生。

  在北川职业中学,为了搭救被困在四楼的学生,老师们搭起人梯,体育老师奉斌率先攀上四楼,用床单结成绳子,让孩子们一个个下楼。

  地震可以让山川变形,江河改道,却丝毫不能撼动老师们心中的信念——平时,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但此刻,他们是学生生命的捍卫者。

  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全部倒塌,整个学校只剩下一根高高挺立的旗杆。整整两天两夜,20多名幸存下来的老师们在废墟上疯狂地刨……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在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里,他们救出了50名学生。

  在江油市太平二中,震后10分钟内,老师们用血淋淋的双手,从废墟中刨出8个学生。

  在彭州市红岩小学,周汝兰老师连续4次冲进教室,抱起孩子们往外跑,校长陈显斌和几个同事也紧跟着冲进教室……52名孩子就这样被抢救了出来。

  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高小英、贾益辉、程丹、张志、高永红老师在瓦片纷纷坠落中,将学前班的64名孩子抢了出来。

  “亲爱的孩子,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母亲临终时的手机留言,曾让多少国人落泪。如果说母爱是最伟大无私的,那么还有一种爱,更能感天动地,因为它超越了无血缘之亲。

  救援人员来了,校长刘亚春不停地给他们指明救援位置:“这里有我的娃,你们快来啊!”“这里还有我的娃!”“这里……”

  “你怎么有这么多娃?”救援人员不解地问。

  “学生都是我的娃啊!”

  这一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生如子”。废墟上,老师们含悲的呼唤和带血的双手,为师爱提供了永恒的注脚。

  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些镜头,当老师们在废墟中拼命抢救学生的时候,近在咫尺的废墟下也有他们命悬一线的亲人。但他们却在第一时间赶去抢救学生,抢救别人家的孩子。

  在汶川县映秀镇小学,倒塌的教学楼里埋着300多名学生,老师宿舍楼的废墟中同时也埋着30多名老师的家属。两边的人都需要救援,可是,救援的老师们没有一个人走向宿舍的废墟……

  映秀镇幼儿园老师聂晓燕,在灾难来临的那一瞬,一手抱一个孩子往外冲,而同在一个班的亲生儿子却被轰然倒塌的房子掩埋。当她再次赶回教室时,只能面对废墟呼喊:“娃啊……妈妈……来不及啊……”

  “老肖,救命啊……”当都江堰市龙池镇中心小学校长肖明清背着学生经过自家的废墟旁时,听到了妻子的呼喊,但他没顾得上去救妻子。

 

  请不要责怪老师们狠心,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呀!一边是自己的一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一边是自己挚爱的亲人,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两边都是他们的最爱呀!哪一边他们都不想失去。但是,面对这个两难选择,他们心中的天平还是倾向了最重的那一端。

  北川中学高三英语教师邓家军,和同事一起救出了100多名学生,他的女儿当时也被埋在坍塌的二楼下。在一次次运送被救学生的过程中,在一趟趟往返废墟的途中,他都大声喊女儿的名字。听到女儿答应了,他就放心地继续去救学生。

  可是,100多名学生都救出来了,他的女儿却……

  6月3日,坐在长虹培训中心的草地上,邓家军老师泪流纵横,一遍遍地自责:“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啊,如果……”

  是的,如果他不是先去救别人,如果他先将救援部队引向自己女儿的教室……

  太多的“如果”,可是邓家军当时只有一个选择——“1000多个娃娃啊!”生死时刻,他要救更多的娃娃。

  他的同事周福勇也被这样的“如果”深深地折磨着:“如果第一时间去救女儿……但是,学生,第一时间肯定还是要救学生。”他坚定地说,“在那样的场合,任何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在灾区采访,面对邓家军们的选择,面对依然在痛苦中自责的周福勇们,听着一个个让人落泪的故事,我们心情沉重。

  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们在危难时刻作出那样的抉择?

  是名利?

  不是,当然不是!与宝贵的生命相比,名利何足挂齿?

  那又是什么呢?

  是职业精神使然——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赋予了他们一种精神和力量,使他们在生死瞬间选择了学生,“遗忘”了亲人。

  保护学生的生命是老师的天职!“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每天,当老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的时候,听到的是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嘱托。“放心!”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这样说。

  短短两个字,不是随意的应答,而是一种包含着千钧责任的承诺。

  在关键时刻,这样的承诺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

  一诺千金,师者别无选择!

    绝境之中,师德更显风采

  【撤离生命的孤岛,他们争相走在学生前面。道路被阻,他们就用双手在乱石中扒出一条通道;巨石挡道,他们就从巨石的缝隙中爬过;遇到裂缝,他们就把孩子一个个背过去。】

  在地震的野性面前,就连高耸的大山也脆弱不堪。大震后,群山依然在吼叫,在痉挛,乱石横飞,尘烟滚滚。老天偏偏在这个时候下起了瓢泼大雨……

  操场上,惊魂未定的孩子们紧紧地聚拢在老师们身边。老师们清楚此时的处境:飞石,滑坡,塌方,山洪……死神依然窥伺着死里逃生的孩子们。

  坐等救援吧,可是,道路没有了,通讯中断了,山里的信息一点也传递不出去。况且,没有食品,没有水,没有避雨场所,没有衣被,孩子们能熬多久?

  不行!必须立即把孩子们带走,哪怕是背,也要把他们背出大山!

  震后不久,在彭州龙门山,在崇州鸡冠山,在北川陈家坝……在一个个生命的“孤岛”上,幸存的师生们几乎在同一时间作出了一个同样的决定——撤离,撤离时刻威胁着孩子生命的大山,撤向平原,撤向城市。

  没有约定,没有商量,在四川震区的不同地点、不同学校,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师生大撤离、大行军开始了。

  一路风雨,一路艰险,一路都是爱的故事。

  北川县陈家坝乡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千余名师生从操场出发,向20公里外的桂溪乡进军。途中,他们必须翻越两座大山。

  幼儿园的孩子们太小,一会儿就走不动了。“不能丢下一个孩子!”男老师弯下腰,背上背一个,怀里再抱一个;女老师背上一个,手上再牵一个。

  布满裂缝的大山、乱石纷落的山谷、断裂的道路……这是一次艰难的行军。绝境中,勇往直前的老师是探寻生路的前锋——

  他们争相走在学生前面,争相面对那些潜在的危险。道路被阻,他们就用双手在乱石中扒出一条通道;巨石挡道,他们就从巨石的缝隙中爬过;遇到裂缝,他们就把孩子一个个背过去。

  孩子们被雨水淋透,冻得瑟瑟发抖。已经有20个小时没有进食了,许多孩子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行进的速度慢了下来。

  如果不尽快撤离“死亡山谷”,他们随时都有被泥石流或塌方掩埋的可能。为了鼓舞士气,各班带队老师不停地给学生打气:“解放军的直升机正在全力救助灾区,只要我们坚持,就能活下去!”

  走到底,就是成功;活下去,就是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师生们最终抵达了生的彼岸。

  而那些背着孩子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的老师,脚底早已被呲牙裂嘴的山石磨破,血水浸红的袜子和皮肉紧紧粘在一起……

  如果说每一种职业都有与之对应的角色和行为,那么,在灾难中的教师群体,他们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

  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甚至根本无暇去想那些范畴内外之事,此时的他们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尽最大努力保护学生。

  孩子们连续两天没有进食了,彭州白鹿学校的老师们冒着生命危险渡河到镇上搜寻食物,为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找来了一些饼干和方便面。

  “老师,你们怎么不吃呀?”

  “你们吃,老师不饿。”面对少得可怜的食物,忍着饥饿的老师对学生撒了谎。

  刘汉希望小学的老师从废墟里找来几块饼干,给了饿得最厉害的学生。结果,这几块饼干如同上甘岭上的苹果一样,被孩子们转来转去,最后转到老师手中,老师又转给了学生……

  恐惧、饥饿、疲惫是每一个身处绝境的人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但在老师们身上,却始终张扬着一股不折不挠的精气神,这种气势能够压倒一切,哪怕是面对千难万险,哪怕是挑战生命的极限;这种气势支撑着老师们坚强地挺立着,因为他们身后的孩子们更需要这种气势鼓舞!

  大震中的龙门山脉几乎没有一块安全的避难场所,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的68名老师带着932名学生连续换了4处地方,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傍晚,他们来到一个集镇,菜市场的大棚成为他们临时的庇护所。

  夜,出奇地长;雨,越下越大。孩子们又饿又冷。女老师拉着孩子,男老师去废墟中搜寻柴火和食物,给孩子们做饭取暖。

  不断的余震让孩子们胆战心惊。有的拽着老师的手不放,有的抱着老师哭个不停。老师们紧紧拉着他们的手,除了安慰,还是安慰。

  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校园已经没了,惊恐中,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忽然想起今天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没有落实,“老师,你还没布置今天的作业呢?”“孩子,睡吧,老师今天不布置作业了。”陈小倩一边回答,一边擦掉孩子脸颊的泪水。老师的轻声细语像一支贴心的摇篮曲,孩子们带着泪痕入睡了。

  那一夜,老师们如同雕像一般守护在孩子们身边,没有一个人敢合眼。

  尽管余震不断,尽管风吹雨打,孩子们安然入睡,因为他们知道,黑暗中有老师静静地守着他们。

  同一个夜晚,还有23根“擎天柱”高高耸立在鸡冠山上——

  鸡冠山学校的师生们在撤退途中被大雨困住。老师们从菜地里找来几块塑料薄膜,然后拼接起来,一个老师拽一个点,23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避难所。

  “孩子们,我们明天还要赶路,你们赶紧睡一会!”

  篷布下,孩子们挤在一起,抱着互相取暖,有的已经静静入睡了。

  午夜,雨越下越大。23名老师在暴雨中纹丝不动,左手酸了,就换右手,两只手臂都酸痛了,就用牙齿咬着。

  我们的老师也是知冷知热的普通人呀!在肆虐的冷风中,在大雨的冲刷下,他们也在哆嗦,也在颤抖。但是为了学生,他们甘愿忍受饥寒,甘愿迎风挡雨。

  ……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准备的行军,面对满目疮痍的废墟,甚至连行军者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终点在何方,只知道朝废墟少的地方前进。

  这也许是此次行军队伍中最孱弱的一支小分队了:12名队员全是二年级的小孩子,队长是班主任王晓平老师。他们从山上的废墟中走来,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挪,整整一天,他们走了20多公里,终于走到通济镇。

  记住我们的老师吧,是他们给了这支队伍一种摧不垮的精神,是他们让每一个柔弱的孩子充满了力量,是他们在死亡之谷踏出了一条条生命的通途!

   重建课堂,师责重于泰山

  【他们只能把最深的伤痛埋藏在心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灾后复课工作,照顾学生、维护秩序、分发物资、备课、上课……整天忙个不停。】

  家园被毁了,校园不在了,甚至亲人也遽然而去……老师们的心也在流血!

  可是,他们没有绝望,没有消沉,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一种责任感压倒了他们心中所有的伤痛——不能让学生失去课堂!

  5月19日,灾难过后仅仅7天,余震依然频繁,在沉痛哀悼遇难亲人和同胞的悲情气氛中,一些受灾严重的学校就传来了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

  这是悲痛时刻最鼓舞人心的号角——

  在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心小学操场,70多名聚源中学学生开始了震后的第一堂课。同一天,都江堰市有26个教学点同时复课。

  在成都市青羊区体育场,来自灾区的97个孩子在临时教室里复课。这是设在成都市的12个安置点中,第一个复课的地方。

  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幸存的1500多名师生在帐篷和板房教室里异地复课了。

  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来自绵阳市属灾区县的2000多名学生重新走进了课堂。

  ……

  多难兴邦!灾区老师们以实际行动为这句话提供了有力的注解——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灾后复课工作。没有教室不要紧,没有书本不要紧,只要有人在,课堂就不会寂寞,书声就不会断绝。

  震后第二天,都江堰市向峨乡海虹小学的4位老师自己垫资8000元,依靠两口铁锅、3顶帐篷,办起了灾后“学习班”,这是都江堰市第一所复课的学校。由于学生来去不定,年级差异也较大,他们采取“复式教学法”授课。

  在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外援的板房教室还在紧张搭建中,老师们就想方设法给学生们复课。他们深入各村,就地给三五成群的孩子上课;有的通过电话,对学生进行“函授教学”……

  在教材缺乏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从容地走上了讲台。55岁的北川中学老师谌能礼两手空空地去上高二化学课:“没有教材,我凭记忆给学生上课。”然而,在记取知识点的同时,他又要努力忘记一个残酷的事实——老伴已经离他而去了。

  经历劫难的学校,不仅是播撒知识和希望的场所,更是忍痛含悲的老师们抗击灾难的战场——他们要用知识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他们要以加倍的努力告慰故去的同事和亲人,他们要用双手托起灾区的未来。

  地震夺去了北川中学1200多名师生的生命,校长刘亚春也失去了妻子和儿子。5月14日深夜,当救援基本无望的时候,刘校长说:“我一个人出去走走。”这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所有师生都看见刘校长红肿的双眼,但他依然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还拍着失去爱女的周福勇老师的肩膀说:“兄弟,要振作起来……”

  老师也有悲伤,也需要流泪。但是,为了抢救学生,为了撤离险地,为了尽快复课,为了灾后重建……我们的老师甚至来不及痛哭一场。他们只能把最深的伤痛埋藏在心底,让时间去冲淡那些痛苦的记忆。

  北川中学语文老师王方斌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6岁的女儿,十几年积蓄买的房子也毁于一旦。多处受伤的他被转移到绵阳市疗伤,当他听说北川的学生也在绵阳的时候,像失散的战士寻找队伍一样急切地找到了帐篷学校,接受了高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都江堰市教研室主任王兵在地震中失去母亲。匆匆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就来到临时复课点,为都江堰市7所中学的复课工作昼夜不停地忙碌着。他说:“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复课,我现在根本来不及悲伤。”

  在这个高三复课点,老师们立下了“军令状”:尽量不出校区,一直陪学生到高考。他们还准备了两套教学应急方案,一套按原定的全国高考时间进行教学,一套是在高考时间可能调整的情况下保证教学。

  在每一个复课点,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默默而又坚强的老师。

  龙门山学校老师们的背上都背着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几件换洗衣服。地震使老师们一无所有。

  然而,无论损失多大,无论伤痛多深,老师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他们依然坚守在学校,照顾学生、维护秩序、分发物资、备课、上课……每个老师都身兼数职,整天忙个不停,晚上和学生们一样睡帐篷。

  亲人不在了,他们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无私地给他们关爱,给他们安慰,给他们温暖,教他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在困境中迎难而上。

  没有说教和渲染,这是比言语更有力的行动,这是比言传更有效的身教!

  “孩子们,不要害怕,老师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灾难已经远去,我们已经安全了,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在德阳三中的临时教学点这样鼓励他的100多名高三学生。

  成都医学院博爱学校语文特级老师龚信勇,走进了安置在这里的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学生房间,与孩子们谈人生,谈未来:

  “我的儿子死了,妻子、侄子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我也怕,我也想他们。

  但我不会放弃,更不能倒下。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娃,我要看着你们好好地过每一天。”

  龚老师流着泪说,学生们流着泪听。在老师的鼓舞和感染下,他们看到了一个闪耀着希望的明天!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

  平凡是他们,伟大也是他们!

  他们平凡如同大海之中的水滴!

  他们伟大如同高山之巅的丰碑

关闭窗口
 

 



请输入关键字:
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
关于做好2024年端午节假期学...
关于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职能界...
关于开展“一月一主题”——...
关于做好2024届毕业生心理危...
西安工业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解...
关于西安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
关于开展“一月一主题”——...
关于做好2024年劳动节假期学...
关于做好2024年运动会期间学...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