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月以来,学工部统筹部署,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各学院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广大师生热情参与,直接参与师生近2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超过300场,掀起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热潮,有力引导全校师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旗帜飘扬,爱国情怀在仪式中升华
国庆期间,学校及各学院分别隆重举行“同升国旗·共唱国歌”主题仪式。累计超过2000名师生代表齐聚各校区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肃立的姿态、嘹亮的歌声,共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与美好祝福。这一仪式教育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国庆氛围,更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了家国情怀,激发了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光影铸魂,时代脉搏在交流中共振
全校各学院组织观看了《志愿军:浴血和平》《征程》《家园》等多部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和民族团结题材电影。观影后,师生们通过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交流感悟、畅谈理想。累计开展主题观影及交流活动120余场,覆盖学生近8000人次。同学们在光影艺术中回顾峥嵘岁月,感受时代变迁,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共识。



镜头定格,青年视角在发现中认同
活动期间,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发起了“我眼中的中国”随手拍影像征集。同学们围绕“中国红”“团圆时刻”“家乡变化”“民族团结”等主题,用镜头捕捉国家发展的壮丽画卷、社会生活的温馨瞬间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活动共收到摄影及短视频作品逾300件,这一活动创新了思政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主动观察、用心感受,增强了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思想碰撞,石榴籽精神在研讨中内化
十月,“我们都是石榴籽”主题班团会在全校各班级、团支部实现全覆盖。累计召开主题班团会1100余场,实现了大一至大四年级所有班级和支部的全覆盖,直接参与学生超过2.2万人。班团会上,同学们通过讲述民族团结模范故事、学习民族理论政策、体验民族文化、分享自身见闻感悟,深刻领悟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寓意,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力绽放,团结力量在竞技中凝聚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体育文化,成功举办“团结接力”传统体育趣味挑战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及各类心理趣味运动会。板鞋竞速、投壶、珠行千里、同船共济等富含民族文化元素的趣味项目,吸引了超过1000名各民族学生组队参与。赛场上的欢声笑语与默契配合,不仅锻炼了学生体魄,更在寓教于乐中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生动诠释了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



行走课堂,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深化
各学院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师生们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张骞纪念馆等场所,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近20场,参与学生近500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同学们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



文化浸润,民族风采在展示中交融
学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民族文化节,成为主题教育月的一大亮点。活动通过开设10余个民族特色摊位、举办特色文艺展演、民族文化知识竞答、非遗文化进校园(如凤翔泥塑、团扇制作)等形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多彩中华的文化盛宴。民族文化节现场吸引逾1000名师生参与互动,成为了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师生互动、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



百花齐放,育人实效在创新中彰显
除上述主题活动外,各学院还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学业帮扶、文化交流分享会、主题征文、专题讲座、党支部专题学习、晨读会、文学品鉴会等近100项特色鲜明的辅助活动。如组织超过200名学业优异学生为13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分享会10余场,覆盖少数民族学生近200人,形成了多点开花、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主题教育月的广度与深度。



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月活动,体系完备、参与广泛、成效显著。通过一系列浸润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矢志爱国奋斗的行动自觉进一步提升。学校将继续以此为契机,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激励广大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那迪娜 图:各学院 审核:张晓宾 编辑:图尔荪阿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