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们对复学既充满期待,也会感到困惑。有些同学免不了还会有一些担心和焦虑:担心学习状态受影响;担心毕业、实习、考研、就业受影响;担心复学后宿舍班级关系不如以前融洽……
为此,我们送给广大学子一份“心理调适秘籍”,以帮助广大毕业生调整认知、舒缓情绪、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大学生活,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复学、积极面对毕业、考研复试、顺利度过毕业季这一特殊时期。
Q1.我是毕业生,复学延迟了,我不能按时做实验和完成毕业设计,很担心不能顺利毕业,不知怎么办?
答: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已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保障学生学习的对策和措施。
1.区分自己担心的问题是“普遍性的”还是“特殊性的”?如果是自己的特殊问题,再问问是“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解决的”?如果是可以解决的, 问问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现在不能做实验我可以在其他哪些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2.尝试用对待好友的方式和自己进行对话:首先,想象假如你的好友在你面前,当他向你表达他的担忧和压力时,你会和他说些什么话来安慰他、支持他?然后把这些话说给自己听。
Q2.开学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临近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怎么办?
答:这场疫情对各个领域都有影响,就业市场也是一样,这对毕业生而言是不小的冲击,大家都会对就业前景产生焦虑,担心就业平台的缺失、用人岗位的减少会大幅度增加就业的难度。其实,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今年就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疫情发生后,各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更是在第一时间内下发了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指导性文件,强调高校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搜集并及时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调整面试签约流程,实现线上的供需对接。除了了解宏观的就业政策外,也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接纳情绪
了解毕业生有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大部分毕业生会面临和自己一样的困境,自己不是孤军奋战。适度的焦虑情绪会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成就更好的自己。因此,请接纳自己的焦虑。
2.正视现实
疫情没办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一味地焦虑,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直面现实,调整计划,付诸行动,坚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理性地从挑战中寻找机遇!
3.具体建议
(1)主动出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保持和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系,准备好个人简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等不靠。
(2)适当降低期待,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特殊时期要秉承“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降低期待,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3)充实自我,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合理规划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战技能,比如完善个人简历、学习面试技巧、为将来的应聘、面试、工作储能。
(4)转变心态,积极调整不良情绪。
Q3.疫情期间,见不到同学、朋友,心情烦躁该怎么办?
答:在这个特殊时期,与朋友在一起互诉衷肠的愿望会变得格外强烈。虽然被空间隔离,但友情却不会被阻隔,微信、电话都会帮助我们增进友情,每天一个问候、一句鼓励、一些感悟的分享都是很好的沟通,或者和同学朋友一起制定读书、观影或其他活动的计划,每天在群里打卡分享,彼此鼓励,会更能增进友情,缓解自己烦躁焦虑的心情。
Q4.疫情期间,总是担心错过各种重要信息,心里很焦虑,睡觉也睡不好,手机一响就心情紧张,我该怎么办?
答:这时需要用以下三步,化“被动”为“主动”:
1.对你认为的“重要信息”进行内容和时间节点归类。
2.每天在固定的时段收集“重要信息”,并据此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动。
3.在处理完每天固定时段的“重要信息”后,可自行使用手机。
Q5.最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经常斥责家人,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怎么办?
答:尝试问自己,家人什么行为让你反应如此强烈?你发脾气是联想到什么?如果能找到原因,对发脾气背后的想法进行调整,就能有效预防类似情况。
如果无法调整情绪,或并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发脾气,则需考虑是否自己过度紧张了。如果这些情况影响到日常生活,并让你感到痛苦,还伴有失眠等其他症状,试试拨通心理老师的咨询电话嗷。
Q6.复学后感觉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了,总感觉大家之间隔了点什么,找不回之前的亲切感了,不知该怎么办?
答:人际距离的适当增加有利于个体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但是过远的人际距离,会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1、复学后,同学们在一段时期内与他人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但可以拉近心理距离,可以通过对共同经历的疫情事件的讨论分享,加强与同学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2、通过真诚的倾听和共情,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支持、帮助。线上可采用QQ、微信、微博、电话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得体会,经常关注同学朋友的动态,加强与同学的互动。
Q7.受疫情影响,最近感觉睡眠不好,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我的睡眠吗?
答:1、不要熬夜,规律作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尤其当前一晚失眠之后也要准时起床;2、白天尽量减少午休时间甚至不午休,不睡觉的时候不要呆在卧室尤其不要躺在床上;3、每天白天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睡眠,但夜间的运动可能会影响睡眠;4、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不在傍晚以后喝酒、咖啡、茶以及抽烟,睡前可以喝杯热牛奶助眠;5、睡前半小时不要观看电视、手机、书报等,可以听一些助眠的音乐。比如可以下载喜马拉雅app等获取相关音频资源;6、如果上床30分钟后还是睡不着,就起床,做些单调的事情,等有困意后再上床睡觉;7、调整呼吸频率,吸气4秒,憋气7秒,呼气8秒,以此往复;8、如果经过调整,仍然失眠超过1周,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请寻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
Q8.正式返校之后,老是担心自己在学校被感染,把自己的状态跟患病症状相对比,感到胸闷、憋气、吃不香、睡不好,我这是怎么了?
答:这是由于过分担忧自己患病的倾向带来的身心感受,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1、要接纳自己的情绪,面对疫情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返校后,宿舍、教室、食堂、澡堂等场所人员密集,担心被感染的焦虑情绪会增加勤洗手、戴口罩、保持与人距离等防护行为,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不是特例,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我要接纳这些情绪,好好爱护自己”;
2、要转移注意力,避免整日以疾病为中心的生活状态,减少对疫情和疾病的过分关注,积极参与到复学后的学习生活中;
3、坚持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科学认识疾病,积极锻炼身体,做好自我健康防护;
4、觉察并处理不合理认知、想法,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事情本身并不影响人们的情绪,对事件的不合理解释与评价才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关键因素。因此,当我们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学会寻找情绪背后的想法,觉察并处理不合理想法,调节情绪;
5、放松训练,如果你出现极度紧张、胸闷、心慌、出汗、发抖、呼吸急促等躯体反应,请通过放松训练来调整自己。
编辑:潘治辉
排版:潘治辉
审核: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