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尼尔•唐纳•沃许说过:“真正的人生始于你走出舒适区。”相信很多同学也都明白,要想获得进步,就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当我们想要下定决心去做时,却又往往瞻前顾后、迟疑不决,缺乏迈出舒适区的勇气。返校通知出来后,很多同学都在悄悄反馈:害怕跟不上返校线下授课、家里太舒服、不想离开家、不想投入紧张的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人生的美妙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下面的一些方法或许可以帮助你实现自我突破。
方法指南
01
如何把握“舒适区“与突破自我的关系?
舒适区(comfort zone)。最早是一个地理词汇,用来形容那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区。心理学含义为,人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对这个范围内的人事都非常熟悉,从而有把握保持稳定的行为表现。
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可能遭遇陌生、不确定和冒险,而它们会带来焦虑。
1、每个人舒适区范围的扩大是建立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基础上。舒适区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可能只有很小的一块舒适区,一些人成功地不断拓宽了自己的舒适区。
2、如果只呆在舒适区里,突破和实现自我则很难发生。因为,每一次的突破一定包含了未知的冒险,而这不是在舒适区能够找到的东西。
3、贸然跳出舒适区的结果可能是退后的更多。如果没准备好,仓促地一下子跳出舒适区太多,我们往往会因为感受到太过不适,而很快不得不退回到最初的舒适区内。同时还会损耗个体今后想要改变的信心和动力,甚至缩小了舒服区。
4、 真正的成长和突破发生在舒适区的边缘上。我们需要一些让我们不舒服、但是充满创造力的空间。如果你太过舒适,就会缺乏创造力。而站在舒适区域最接近外部世界的边缘上,会让我们感觉稍有些不适,又能够忍受。所以,尽可能多地站到舒适区域的边缘上去,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那种不适感下降或消失,此时就是你的舒适区域被扩大了,原本是边缘的位置,已经能够让你得心应手。
一个想要突破自己上课发言焦虑的同学,贸然在一次重要的大会上站起来提问,结果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他感觉糟糕极了。导致了放弃想要改变的想法。
显然,他在跳出舒适区域时太急,一下子离开太远,导致自己无法承受,只好退回舒适区域中。这是一个改变失败的例子。
课堂实战演习
02
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保持对未来的期待
每个人几乎都渴望实现自我,然而,又大多厌恶随之而来的痛苦和困难,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困难和痛苦是必经的历程,因为,一切都很容易的时候,通常表明你还呆在舒适区,没有新的学习,而有困难时,通常说明我们在不断拓展学习新的东西。面对这些困难和痛苦时,你通常是花时间抱怨还是立即行动、解决困难呢。是时候扔掉你的抱怨的时候了!
扔掉你的抱怨
准备一张纸,一个写有“过去”字样的纸盒子。请在2分钟左右列出自己抱怨的事情:

思考与分享
看看自己的抱怨清单,有哪些感受?读给同桌听一遍,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当你抱怨的时候,接下来的心情和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讨论下:这些抱怨的内容有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你打算分别怎样面对?
“扔掉抱怨”仪式
同学们把自己的抱怨清单,放到准备好的纸盒子里,并与它道别。
小组分享:这个扔掉抱怨的仪式活动有什么体验?
以后再不由自主抱怨时,打算怎样提醒自己转换心态?
小贴士
03
接受每天的挑战和重复,但不被“平凡”淹没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的自我实现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控自我的七点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2、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5、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造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一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7、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咨询地点
未央校区图书馆一层东北角
咨询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咨询电话
029-86173040
网络辅导
QQ1591554469
预约网站
http://ehall.xatu.edu.cn
选自 俞国良教授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年版)
@雪绒花心理
图片:李 颖
排版:潘治辉
文字:潘治辉
审核:潘治辉